21世紀初,在一項宜蘭縣的河川整治工程中發現了淇武蘭遺址,經過後來兩次的專業考古發掘研究,現在已可知道這個遺址就是一千多年前以來噶瑪蘭人的祖先所留下。今日在遺址現場所見大致就僅只是一條河川,很難想像數百年前這裡還是北臺灣最熱鬧的「市鎮」,還好當時生活中的種種都一件件埋入了地下、河中,讓我們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段文化歷史。
陳有貝
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學士、碩士,日本九州大學博士,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。專門於臺灣與東亞考古學研究,曾參與多處遺址的調查及發掘。2001年起,主持淇武蘭遺址的各項考古工作,著有各種相關論文。
自序
壹、淇武蘭遺址的基本資料
第一章 淇武蘭遺址的考古工作第二章 淇武蘭遺址的保存與展示
貳、淇武蘭遺址的學術定位
第三章 淇武蘭遺址的歷史圖像
第四章 淇武蘭遺址在考古研究上的意義
第五章 從淇武蘭與龍門舊社兩遺址看族群互動
參、淇武蘭遺址的上、下文化層研究
第六章 淇武蘭遺址的下文化層
第七章 淇武蘭遺址的上文化層─噶瑪蘭早期飲食
第八章 淇武蘭遺址的上文化層─傳統陶罐的功能與意義
第九章 淇武蘭遺址的上文化層─從裝飾、標記到意義的形成
肆、社會的變遷與族群
第十章 近代貿易的衝擊
第十一章 臺灣史前族群的形成
後記
引用書目
聯絡人:蕭杰如小姐
Tel : (+866-2) 2926 6006 #6218
FAX (+866-2) 2926 6016
地址 : 234 新北市永和區成功路一段80號18樓
Email: 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