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書為陳平原教授的文集、採訪稿、書評等,主題圍繞於作者本人對高等教育的意見以及對恩師、前輩們的回憶。其對於大學的評論有現代的,如對於各種高校制度改革、獲利的招生制度、公私立大學及港臺大學的風氣、大學的建築、研究與專案計畫制度、大學與媒體的關係等;亦有歷史的敘說,如清末以來的制度發展,以及抗戰時期大學內遷的景況等。
除大學制度以外,作者亦以個人經驗,追思其恩師王瑤的一生,並有幾篇述說他與著名作家金庸、老學者及海外漢學家的幾面之緣,以及數篇與其他學者對談之紀錄,使讀者更能感受到老一輩的風氣,以及學術界真實而無奈的一面。
目次
0-1 「大學五書」小引
0-2 自序
第一輯 大學現狀
1-1 當代中國大學的步履與生機
1-2 三說「拓展 211」
1-3 如何兼及諮詢與監督——從「章程」看大學與社會之關係
1-4 要「專案」還是要「成果」
1-5 假如我辦「燕京學堂」
1-6 我眼中的內地與香港的高等教育
1-7 中國私立大學的現狀及出路
1-8 現代中國大學的六個關鍵時刻
1-9 關於「人才養育」的十句話
第二輯 大學周邊
2-1 當代中國的人文學
2-2 我看「原始創新」
2-3 「道不同」,更需「相為謀」——中美人文對話的空間與進路
2-4 「大師」如何誕生
2-5 大學和傳媒,彼此也該唱唱黑臉
2-6 一個文學教授眼中的中國傳媒
2-7 報章與潮流
2-8 我為什麼跨界談建築——從「老房子」說到「新文化」
2-9 戰時中國大學的風采與氣象
2-10 從「大俠」到「大學」——香港文化形象的嬗變
2-11 彈性的「經典」與流動的「讀者」
第三輯 大學人物
3-1 「學者百年」與「百年學者」
3-2 八十年代的王瑤先生
3-3 作為山西學人的王瑤先生
3-4 患難見真情——追記兩種王瑤圖書的刊行
3-5 學術史視野中的王瑤先生——答張麗華博士問
3-6 與程千帆先生對話
3-7 結緣河南大學與任訪秋先生
3-8 再說夏志清的「小說三史」
3-9 「活到老,寫到老」的來新夏先生
3-10 很遺憾,沒能補好臺
聯絡人:蕭杰如小姐
Tel : (+866-2) 2926 6006 #6218
FAX (+866-2) 2926 6016
地址 : 234 新北市永和區成功路一段80號18樓
Email: 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