釋奠與權力:初唐國家教化的理解與建構

釋奠與權力:初唐國家教化的理解與建構

NT$450.00

作者:謝明憲/國立清華大學、國立臺北科技大學、中原大學擔任兼任助理教授職務
出版日期:2016/08/01
語文:繁體中文
ISBN/識別號:9789864371174
DOI/電子書:10.6140/AP.9789864371174

 

訂購連結:

 

本書以唐高祖武德七年國學釋奠講學,作為敘事上的開場白,實因此事是極特殊的歷史事件。除了選擇在國學的場域中,面對「三教」之問題,更在釋奠禮中,重啟「先聖」之議論。據古以論今,孔廟釋奠從來不是理所當然之事。行禮如儀的表象下,應思索儒學與政治何以彼此依存?初唐釋奠企圖維繫什麼樣的價值觀?「師」的概念,同時作為政治與教化上的神聖權威,為何成為此次釋奠講學的核心問題?其次,「師」作為君臣關係之下的「例外」特殊身分,如何被收編於政治之中,成為政權結構下的一個環節?據此,或該藉由什麼儀式、著作推崇「師」之「聖」,方使唐代正義得與春秋時期的孔子銜接呢?諸問題所衍生之脈絡,或與今日學術之見有所補益。中國自漢以來官學均為儒學?謝明憲老師的研究告訴您:尊孔崇儒從來不是理所當然之事。

謝明憲
臺灣南投人,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。現於國立清華大學、國立臺北科技大學、中原大學擔任兼任助理教授職務。研究領域為經學、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學術史、敘事學。


自序

第一章 序論
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與形成
第二節 本文各章內容要述

第二章 唐高祖武德七年釋奠講學的策略、目的及其問題
第一節 文獻中描述的武德七年釋奠講學之禮
第二節 「講學」之次序

第三章 從「南北學」的眾說紛紜到定於一的「正義」
第一節 「學」分南、北與「國學」
第二節 從「俗本」到「定本」
第三節 初唐「正義」的波折
第四節 「正義」與《正義》:「疏不破注」的命題矛盾

第四章 唐前儒學「師說」的形成與變遷
第一節 《五經正義》序文中的「先師」意識
第二節 「師說」與義疏形式
第三節 漢代的經「說」與「說」經
第四節 後漢「學通古今」風氣下的師說

第五章 「君」與「師」:教化者與國家教化儀式
第一節 「入說」與「教授」:兩種「說經」的現象
第二節 作之君師:教化者的空間與身分轉變
第三節 從太牢祀孔到「釋奠」孔子

第六章 唐代國學釋奠先聖的空間與身分
第一節 從「二聖」到「生民以來一人」
第二節 釋奠「先聖」的位次及地位升降
第三節 「先師」之義的轉變

第七章 結論
徵引書目

聯絡人:蕭杰如小姐

Tel : (+866-2) 2926 6006 #6218
FAX (+866-2) 2926 6016

地址 : 234 新北市永和區成功路一段80號18樓

Email: [email protected]